
"积分不仅能换食用油,更能‘兑’出咱村里的好风光!"在汉昌街道北附村,村民们正热议着村里新推行的志愿服务积分制。今年以来,北附村持续深化党建引领,强化"1153"乡村治理工作法制度保障,通过"三队两线一中心"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创新运用积分制这一"小杠杆",着力撬动基层治理"大能量",将基层治理的"责任田"变成了村民共建共享的"幸福园"。 在北附村党群议事厅里,一场热烈的讨论正在进行。村两委成员、村民代表围坐一堂,共同谋划志愿服务新路径。党支部书记李初源拿着精心制定的积分制方案,耐心讲解道:"参与环境整治、照顾孤寡老人都能攒积分,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,积分高的还能优先享受村里服务!"妇女代表彭格辉眼睛一亮,提议道:"我们先招募扩大志愿者队伍,再搞一场大清扫试试水,让大家亲眼看看积分制的效果!"次日清晨,村里便迎来了一群头戴小红帽、手持清洁工具的"志愿大军"。 清扫活动初显成效后,北附村趁热打铁,在党建文化公园议事亭召开志愿者会议。经过民主推选,方德明当选队长,辉红、黄槐松成为副队长,一支"党员打头阵、群众齐上阵"的新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。为确保积分制公平透明、规范运行,村里制定了详细规则:专人负责计分,每月在公示栏"晒"出积分榜单,每季度评选"志愿服务之星"。副书记钟小妹宣布的"每日巡查+周末攻坚"排班计划,让志愿服务融入了日常。在北附村"积分超市"里,食用油、洗衣液等日用品整齐摆放,用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方式回馈奉献,瞬间点燃了村民参与的热情。 党员干部带头俯身钻进卫生死角,清理堆积杂物;妇女代表化身"护花使者",细心拔除花圃里的杂草;青年志愿者们组成"清渠小分队",奋力疏通堵塞的沟渠。"我家门前的沟渠总堵,能不能多关注下?"村民余大爷试探着问。"您放心,马上记下来,列入长期清理清单!"志愿者们的回应,让余大爷笑得合不拢嘴。经过数小时的忙碌,公园面貌焕然一新,首批参与者人均收获8-10积分。"干活有积分,付出被看见,这事儿干得带劲!"志愿者们纷纷感慨。这不仅仅是物品的兑换,更是对无私奉献的真诚回馈,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和认可。 6月20日,北附村举行2025年上半年人居环境总结表彰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仪式。大会隆重表彰了44户"卫生家庭"和23名"最美志愿者""优秀志愿者",李葛辉、李领如、方德明、易辉红等先进典型获得嘉奖,此次表彰将积分制工作推向高潮。如今,北附村的志愿服务积分制硕果累累:建立了数字化积分台账,并通过村企合作实现了便捷兑换。政策宣传、矛盾调解、关爱老人、文化活动等更多服务项目正纳入积分范畴。 小小的积分如同精妙的"杠杆",串联起"党群联心桥"。将无形的奉献转化为有形的价值记录,把高尚精神融入日常实践,"付出—积累—回报"的良性循环,成功激发了村民参与的热情,实现了从"要我做"到"我要做"的转变,为建设和美乡村注入了源源活力,用"小积分"撬动了基层治理的"大能量"!
责编:罗杨
一审:罗杨
二审:李杰雄
三审:李乐辉
来源:汉昌街道党建办
下载APP
分享到